 
 成人高考文言文虚词“乎”解析
(一)用作介词,相当于"于",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,例如:
   ①吾尝疑乎是。(乎:对。)
  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。(尔:比。)
   ③亦无怪乎其私之也。(乎:对于)
   ④盖进乎技矣。(《庖丁解牛》)(乎:比)
  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(《论语》)(乎:对。)
  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(《岳阳楼记》)(乎:于)
   ⑦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。(《捕蛇者说》)(乎:在)
   ⑧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?(《师说》)(前一个"乎":在;后一个"乎":比。)
(二)可作词尾,译为"……的样子""……地",例如:
   ①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(《庖丁解牛》)
  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(《赤壁赋》)
(三)用作语气助词。
  (1)表疑问语气。可译为"吗""呢",例如:
   ①欲安所归乎?(《赤壁之战》)
   ②技盖至此乎?(《庖丁解牛》)
   ③儿寒乎?欲食乎?(《项脊轩志》)
  (2)表示反问语气,相当于"吗"、"呢",例如:
  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,况在国乎?(《鸿门宴》)
  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,安能抗此难乎?(《赤壁之战》)
   ③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(《师说》)
  (3)表测度或商量语气,可译为"吧",例如:
   ①无以,则王乎?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  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   ③王之好乐甚,则齐其庶几乎。(《庄暴见孟子》)
  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
   ⑤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(《陈涉世家》)
  (4)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,可译为"啊""呀"等,例如:
  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  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(《离骚》)
   ③长铗归来乎!出无车(《冯谖客孟尝君》)
   ④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(《赤壁赋》)
  (5)用在句中的停顿处,例如:
    于是乎书。
 [巩固练习]
  1、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
  2、 壮士,能复饮乎?
  3 、齐桓、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
  4、 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
  5、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6、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,况大国乎?
  7、 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
  8、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。
  9、 忽乎吾将行兮。
  10、日食饮得无衰乎?
  11、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
  12、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。
  13、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无乃不可乎?
  14、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。
  15、吾尝疑乎是。
  16、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  17、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?
  18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
  19、幽独处乎山中。
  20、呜呼!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!
  21、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
  22、无以,则王乎?
  参考答案:
  1-3  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"吗"、"呢"。
  4-7  表示反问语气,相当于"吗"、"呢"。
  8-9 形容词词尾,有时相当于"地"。
  11-13表示测度语气,相当于"吧"。
  14-19同"于",对,于。
  20  表示感叹语气,相当于"啊"、"呀"。
  21-22表示商量语气,相当于"吗","吧"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成人高考2013年高起点《语文》文言文虚词“乎””的全部内容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、报考费用、加分政策、志愿填报、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, 可以随时联系湖南成考网的《专业老师》进行沟通了解。
本文标签:湖南成考语文成人高考2013年高起点《语文》文言文虚词“乎”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acc.gd.cn)
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
    官方信息以《湖南省教育考试院》发布为准